2025 年 11 月 19 日上午,烟台初冬的风带着几分清冽,烟台秀林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的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场温暖的救赎——山东省普觉公益基金会安宁疗护精神关怀志愿服务团队如约而至。此前社工了解到,部分老人因身体机能衰退、对未来的不确定,悄悄藏着对生命的焦虑,甚至有老人流露出“活着没滋味”的消极念头,此次“晚霞拾光”志愿服务,正是带着“抚平焦虑、点亮希望”的初心而来,让安宁疗护的温柔,照进每一颗迷茫的心灵。
01 掌心的联结:先接住情绪,再照亮心路

“活着净给人添麻烦,不如早点走。”一位老奶奶泣不成声。声音里满是疲惫与绝望。社工没有急着劝说,而是轻轻坐在床边,将老人冰凉的手放进掌心,像对待亲人般轻声说:“我懂您的辛苦,心里的闷事儿,想说就说,不想说,我们就陪着您晒晒太阳。”



原来老人的绝望并非真的厌倦生活,而是在孤独与病痛中忘记了自身的价值。当社工帮他们梳理人生轨迹,让那些“不值一提”的细碎过往被看见、被肯定,老人们渐渐明白:生命的意义从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曾经的付出、被爱的痕迹,以及此刻依然被牵挂的温暖。当自己的人生智慧被珍视,即便身处生命末期,也能感受到“被需要”的富足。
02 让岁月的故事,有处可栖

志愿者俯下身,把耳朵凑得更近:听他们讲从前的风,接他们说现在的甜,哪怕是重复几遍的小事,也笑着应一句“那时候可真好”,有个奶奶说“年轻的时候我们还跟一个明星演过戏呢”。安宁疗护的精神关怀,就是给这些故事找个“安放的地方”:当过往被倾听、当下被回应,心灵的褶皱会慢慢舒展,松弛的好心态,就藏在这一句句“有人懂”里。


03 把“孤单”,换成“被惦记”


告别时,那位曾消极厌世的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轻声说:“谢谢你们愿意听我说话,现在觉得,活着还能看看太阳、聊聊过去,也挺好。” 眼里闪烁的光,是重新燃起的希望;那句“下次你们还来吗”,是对生活最真切的期待。安宁疗护的精神关怀,从来不是改变生命的长度,而是拓宽生命的宽度——让老人知道,即便走到人生的后半程,依然能被爱、被需要,依然有值得期待的美好。

当上午的阳光慢慢爬上窗台,这场关于陪伴与救赎的旅程,在相握的掌心、相笑的眉眼间落下温柔的帷幕。生命的焦虑从不是无解的难题,山东省普觉公益基金会安宁疗护社工及志愿者们用倾听接住情绪,用陪伴温暖心灵,用肯定照亮价值,帮助老人们驱散阴霾,重新看见生活的光亮。而这,正是“晚霞拾光”老年安宁疗护项目最珍贵的意义: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带着尊严与希望,把晚年时光过成温柔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