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觉公益
学校社会工作
标准化建设研讨会
2025年10月4日上午,山东省普觉公益基金会组织召开学校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专题研讨会,烟台、深圳两地心理教育专家老师齐聚,围绕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创新、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升级、学校社会工作标准化课程建设三大核心议题,展开靶向性深度研讨。基金会理事长姜小鸿、秘书长吕建勇、副秘书长姜泰邦、项目部主任徐艺玮出席会议,与两地专家老师共商标准化路径,为学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会议开篇,吕建勇秘书长结合基金会实践作致辞。作为省级5A级社会组织,普觉公益基金会长期深耕助学、助幼领域,在公益资源整合与项目落地中积累了成熟经验。他指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面临“校域局限、标准不一”的痛点,此次联合深烟两地专家研讨,核心目标就是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专业引领、校社联动、家校协同”的服务体系,让公益心理服务更具规范性、实效性,精准赋能青少年成长。
研讨环节聚焦核心议题,两地专家围绕学校社会工作标准化课程建设展开深度碰撞,最终形成系列关键共识:在课程框架设计上,需构建“基础+特色”双轨体系——基础层涵盖“心理健康基础认知、情绪管理技能、人际沟通技巧、危机识别与应对”等核心模块,确保跨区域通用性;特色层预留地域补充空间。在效果评估机制上,明确引入“过程性监测+阶段性反馈”模式,通过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心理量表、家校反馈问卷等多维度数据,动态优化课程内容,保障落地实效。
姜小鸿理事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此次研讨会是基金会深化公益服务的重要里程碑,而“安全谨慎、可复制、可持续”是推进学校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她明确基金会后续三大重点工作:一是搭建“学校社会工作资源库”,联合专业力量对课程模板、活动方案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所有内容符合安全规范与专业标准;二是在烟台试点建设“校社育心实践基地”,落地亲子互动、心理团辅等标准化项目,通过试点验证优化服务流程,为全国复制推广积累经验;三是建立跨区域专家指导机制,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为项目实施提供专业支撑,保障标准化服务长期可持续推进。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搭建了南北心理教育经验交流的桥梁,更明确了学校社会工作标准化发展的清晰路径。下一步,山东省普觉公益基金会将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校社协同,推动标准化课程在更多地区落地,让专业心理服务与公益力量深度融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标准化”心理防线。